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在线阅读 - 第277章 士族(3)

第277章 士族(3)

    不能说,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不好的。但有一点,基本上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士族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读书人,没几个是好的。

    刚被抓没多久的山西布政使张家祯,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山东的孔家是张家祯的姻亲。孔家和张家,两家已经渗透进了山西的官场。张家祯,也许只是他们的一个棋子罢了。

    这种问题,就十分适合朱元璋去做。毕竟朱元璋杀伐果断,不怕担着恶名。

    而朱标,你让他对孔家动刀,显然是不现实的。孔家,在读书人中威望极高。据说,洪武十八年的科举,就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得过山东孔家的资助。而这些人,基本上已经进入了翰林院。

    杨士奇的继父,也和浙江的张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杨士奇进入南书房的时候,最高兴的就要属张家了。

    对于陈则武的建议,朱标还是拒绝了,“孤听说,这乔家,在太原、朔州等地,大量修建书院。资助读书人进京赶考。既然他们的钱,花在了读书人身上。孤就不追究了吧。”

    爱民如子,是朱标的标签。但这个民,是不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此时此刻却要打个问号。

    “殿下,那么多的老百姓,可都饿着肚子呢。他们是知道殿下您北巡的,结果您到了太原,却袒护乔家,百姓恐生乱啊。”朱标这个样子,让陈则武想到了大明后世的一个有名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历史上对朱祐樘的评价很高,但对于他爹朱见深却诋毁有加。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祐樘对文官集团的放纵。士族群体的代表,文官集团,也正是在弘治一朝,达到了开国以来的最顶峰。再加上,朱见深差点团灭女真。所以,在明史上,读书人对朱祐樘大加赞誉,对朱见深却不断的诋毁。

    朱祐樘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就是,文官集团的抬头。

    现在的朱标,似乎和朱祐樘差不多。对文人,有些放纵。

    “殿下,为人之君,百姓皆是大明百姓。”陈则武突然有了一种,要在洪武朝打压士族的想法。

    朱标脸色变了变,“大明建国未久,治天下皆靠文人。若是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倘若如何。”

    “那殿下,就不怕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吗。”

    “陈则武!”

    朱标怒了,平时,他都是叫陈则武为陈卿。而这一次,直呼其名。足以可见,朱标内心的愤怒。“孤用你,不是让你给孤添堵的。治天下靠文人,难道还得靠你陈则武,靠李景隆吗。”

    李景隆一愣,顿时哭丧着脸,“殿下,臣有罪……”

    “殿下,乔家不罚,恐会生变啊。晋粮入豫,出粮食的都是平民百姓。而乔家,却颗粒未出。难道,在殿下眼中,就真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

    “农,乃是大明根本。根基若是动摇,要这些读书人,有什么用。”

    说着,陈则武跪在地上,“臣,请殿下还山西百姓一个公道。何为公道,人心所向即是公道。而现在,山西百姓恨透了乔家,殿下是要和人心背离吗。”

    一句话,让朱标心神恍惚。他扶住桌子,面无血色。

    他无力的摆摆手,李景隆看了一眼陈则武。后者瞪着他,“还愣着干嘛,殿下有旨,抓人。”

    建国以来,除了已经死灰复燃的浙江顾家。大明朝几乎没有对士族有过什么措施。一来是因为,读书人都依附于士族,大明初建,哪哪都需要读书人。二来,这些士族,盘根错节,根系庞大。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现在,建国十八年,士族还像建国初那样猖獗,就该收拾他们了。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眉开眼笑,“说得好,陈则武说的好。什么是公道,人心所向即是公道。咱看呐,是时候有人打醒太子,让他知道。那些遭瘟的书生,不是个个儿都能信的。”

    “传密旨给陈则武,许他动用太原守军。给咱把这个乔家,连根拔起。再着吏部,把朝廷里所有和山西乔家有关的人,都给咱揪出来。”寡欢太叔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