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开荒挖井

第八十章 开荒挖井

    其实关于这野菜之事,孟学民只想到了其一,严亦飞则想的更多。

    重要的是,在田中种地要消耗的人力都是壮劳力最起码也得是中青年妇女才行。而收集野菜则可以更加充分的去利用人力资源,无论是老人还是七八岁的孩子,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毕竟每个壮丁一定会有他的家人,也就是所谓附属人口。野菜的产出虽然不稳定,而且野生的野菜的产量也少了一些,但是收获的野菜也能减少一些粮食的消耗,因此宝贵的粮食不会被白白消耗掉,反而相应会多节省一些粮食,这样总的来说肯定是赚了。

    而且严亦飞在部队时,在当时的中央七台耕战频道也看过相关的节目,这野菜如果改成人工种植,其产量也是不小的。

    其中蒲公英,也就是东北常说的婆婆丁。是比较常见的野菜,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亩产有两千斤以上,全年亩产量高达八千斤到九千斤左右。

    而且蒲公英的花可以加工成泡菜和泡酒,蒲公英的叶和根可以加工成茶,也能有经济效益产出。而且蒲公英制成的茶叶在后世卖的可一点也不便宜,好一些的蒲公英根茶甚至能买到五百块钱一公斤。就算在这明末的时候,这蒲公英茶没有什么市场卖不出去,但是也能分发给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不是。

    另外几种常见的野菜当中,荠菜的亩产超过三千斤,马齿苋的亩产量七千斤左右,而蕨菜种植一次可以连续采收十五年,亩产量两千斤以上,而且其耐寒和耐旱力是很强的。

    塔读@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首先是选址,在挖井之前那个井匠先选择了十几处长有茂密艾蒿丛的地方。打井人在打井之前并不知地下水距地面有多深,全凭地面的艾蒿当向导。

    随后,那个井匠拿出了一种古人打井的专用工具,土语称蝴蝶锥,那锥的头部形状像现在的冰锋,上部有两个形似蝴蝶翅的泥斗,锥头在钻井的同时也把泥沙带到了泥斗里,装满后拉出地面进行清理。

    然后,井匠在选好的地方铺好绳子,绳子上面和垒墙一样垒了一圈砖,干砌,不用灰不用泥,直径大概在七尺左右,这样的的墙大概垒了一米高,用绳子把砖捆好,上面留着绳头甩在墙外。

    又有两个百姓进入墙内把土挖出来,挖到差不多看不到人的时候,开始挖砖墙下面的土。四周均匀的一点点的挖,让砖墙可以慢慢沉下去。

    砖墙沉到快到地面的时候,绳头还是甩在外面,继续垒墙到三尺高。这时候下面挖的已经有六尺左右深了。井口上面架了个辘鲈,方便人上下以及从下面用筐取土上来。

    随后那井匠又指挥人在下面一直挖,砖墙一直下沉,绳子始终留在地面上。越挖越深,当挖出水的时候,以前吊土的筐就换成了水桶,把泥浆吊上来。。井下面很冷,即使此时还不到深秋,天气还很温暖,但是挖井人仍旧需要用喝酒来驱寒。

    继续往下挖,这时候井口开始往里面收,每层砖往里面收一点点,土也跟着填上。收到大概三尺直径的时候,井下面出来的水过一晚上就有一人多深了,早上开工时候需要往上淘很多桶水。这时候,井的深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下面的工作叫做淘井。就是把井里面的泥水都弄干净。先把井里的泥水都淘走以后,在井底活铺两层砖。然后等第二天水上来以后,继续把水淘干。大概淘了两天的样子。这活儿就算干完了。

    最后,那井匠找来了一块开了洞的大石板,红砂石板,至少也有三寸厚,叫井口石。盖在了井口上,比地面高了大概一尺的样子。然后上面换了个新的辘轱。这口井就能用了。

    这口井前后挖了大概十天的样子,这岛上的地下水位还是比较高的,井也就不到三丈深的样子。水位高的时候,水面离井口也就不到一丈。这井里的水不是从井底冒上来的,是从井壁的砖缝间慢慢渗进去的。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不过这些海岛浅层水,喝到嘴里却总感觉有一些说不上来的异味。但是以现有的条件,这可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问题。

    在几十年之后,这口严亦飞到达石城岛之后挖出的第一口井,被命名为石城井,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景观。每一个来到石城岛上参观游玩的游客,都一定会来到这口石城井旁,喝上一碗这并不算甘甜的井水,感受这他们前辈当年的艰辛与不易。

    ……

    那日与孟学民详谈之后,严亦飞早就派孟学民领着一些百姓对石城岛上土地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都有过仔细的了解。

    最后王斗决定在优先在向阳河两旁,两旁开垦荒地,

    严亦飞现在手上有约男丁二百三十余人,中青年壮妇二百一十多口,在明末这个时代,青壮年的妇女同样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干活。而经过这段时间的严亦飞特制的菜肉粥的调养,各人气色好了很多,都感觉身上似乎有了用不完的力气而且精气神都好了不少。

    这些人中,除了一部分跟随孟学民和井匠修建沟渠,打造水井之外,余者各人都是跟着严亦飞一起在周边开垦荒地。

    一连多天,众百姓都是天亮而出,日落而回,每天都是努力干活,尤其是他们看见严亦飞每天都是带头干活,挥汗如雨,非常拼命的样子,众百姓都是有些感动,感觉严守备这样的上官真是少见。

    由于严亦飞每日都带头干活了,自然也没有什么百姓敢于偷懒,而且他们知道,现在开垦的土地之中,没准就是将来自己分得的那块土地。所以他们每人都跟在严亦飞身旁拼命的干活。

    八月二十一日这天一大早,众百姓都是香甜的喝光了早饭的菜肉粥,随后在严亦飞的带领之下,各人或是扛着镐头,或是扛着锄头,又有一些

    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妇女挑着簸箕,箩筐等物同往。这些农具严亦飞都是花了不少银子从岛上的原住民手中购买而来些。

    一些百姓又赶着那十几头从潘家屯和西吕家屯内百姓租来的耕牛去开荒,这样可使开荒的速度大大加快。

    这年代生产效率极为底下,不像后世有拖拉机,此时每个男丁一天只可开荒半亩田地,而有了耕牛后,可以就一天开荒一亩左右的田地了。

    就这样一直干到了午时左右,就有负责做饭的几个老年妇女远远的大声叫喊道:“开饭啦!”

    随后几个妇女用扁担扛着饭送来了,和后世农忙时的农民一样,为了提高效率,此时的百姓午饭都是直接在田地上吃。

    众人闻言都是纷纷放下农具,在严亦飞的带领下,排好队列,挨个等着领饭。

    这石城岛上以午饭最为丰盛,今天每人都是大碗的米饭吃着,每人还有一大碗菜汤,里面有大块的萝卜、白菜等蔬菜,每人的菜汤中还都有两三条肉丝,这让众百姓都是吃的心满意足,辛苦干活之后,最好的享受就是美美的吃上一顿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日子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提防后金鞑子的杀戮,每日干活虽然辛苦,但是只要干活就能吃饱,这个名叫严亦飞的守备对他们也都不错,每日与他们同甘共苦,还关心有加。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十分满足。凝暮黄云的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