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在线阅读 -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 第120节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 第120节

    随后的几日,康熙虽然没有再过来溶月的西配殿这边,但却命人送了好几次赏赐。

    从吃的喝的,到穿的用的,每一样都精挑细选不说,就连送赏赐的人选,都用了在御前行走的张起麟,就怕后宫众人看不出他对溶月重视。

    而太皇太后在知道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

    最近康熙的表现,她看在眼里,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孝顺,怕她最近因为天气寒冷冻着,还专门让人给她新做了一件紫貂皮的大氅。

    至于她最担心的独宠徐贵人之事,康熙也并没有如此做,最近不是已经听她的话,招了好几个妃嫔侍寝吗。

    就算康熙偶尔宠爱一下徐贵人,在她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康熙不是放着整个后宫妃嫔不管,只独宠徐贵人一人就行。

    反正从顺治帝和董鄂妃之事的身上,太皇太后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她至少明白了有些事情不能逼的太紧,越是逼的紧,这人越是有逆反心理。

    所以,此事就在满后宫妃嫔恨得牙痒痒,但又什么都不能做的是状态下,落下了帷幕。

    而时间,也很快进入了十二月,这个月也是紫禁城冬季最寒冷的一个月。

    去年这个时候,溶月没有圣宠,主仆二人还住在后殿那间又湿又冷的小次间里,再加上那时候的位份只是个小答应,那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

    反正到现在,一想到去年的那种寒冷,溶月整个身体都会忍不住的跟着打个寒颤。

    而今年相反,那真是好太多了,光贵人位份的炭例,只要不可了劲的造,就能让她们安稳稳过完这个寒冷的冬季。

    更不要说,上个月因为内务府短了这边炭例的之事,让梁九功抓住把柄,狠狠发落了一次内务府的奴才,还为了让这边消气,裁撤了一个管事的太监。

    一时间,内务府那边如同惊弓之鸟,对西配殿这边那是要多上心又多上心,要多尽力有多尽力,就怕因为慢待了徐贵人,再被梁总管发落一通,丢了差事。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直跟西配殿这边关系不错的徐管事,借着这股子东风,硬是异军突起又升了一级,成了一个七品衔的首领太监。

    对此,徐管事便视溶月为贵人,对西配殿这边的一切事情,都万分重视不说,还隐隐有了几分投靠溶月意思。

    徐管事名叫徐安庆,因为一直没有靠山的原因,在内务府混了这么多年,也才混到了一个八品衔。

    这次要不是因为梁总管处置内务府怠慢徐贵人的管事,注意到了他这个平日里跟王平还有几分交情的芝麻小官,他这个八品衔的小管事,肯定是要坐到板凳坐穿的。

    所以他那时就明白,梁总管给他升官,除了他跟西配殿这边交好之外,就是因为他身后没有靠山,不得不靠着徐贵人,才能坐稳这个内务府的管事。

    而梁总管为什么要这般为徐贵人着想呢,徐安庆事后想了想,可能是梁总管想要示好徐贵人,更或者说,是梁总管很看好徐贵人,现在想趁着徐贵人位份低,正好可以拉拉关系。

    你要说了,梁总管贵为御前大总管,是所有太监的头,还用得着跟一个小贵人拉关系。

    你要如此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做到了御前大总管,那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恰好相反,御前太监的能人当中,想要拉下梁总管,取而代之的可是大有人在,毕竟御前大总管的这个名头,实在太吸引人了,可以说是整个紫禁城里所有太监的梦想和目标。

    所以,梁总管在御前总管这个位置上,那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时时小心。

    这也是他为什么示好徐贵人这个小妃嫔的原因,那是妥妥的看到了徐贵人日后有得宠的潜力,认为徐贵人对康熙的影响力不一般,才会费这个心思的。

    徐安庆一想,既然梁总管都认为徐贵人有这个潜力,他这个只有七品衔的管事,为什么不愿意投靠呢,没看见之前的御厨赵某人,现在也在膳房给徐贵人做膳食吗。

    人家能投靠,他为什么不能。

    所以,徐安庆就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投靠了溶月。

    对于此事,溶月还事先咨询过王平和念雪两人的意见,毕竟她对后宫之事,真的称不上熟悉,不知道投靠过来的人,会对她产生什么麻烦。

    王平和念雪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让自家主子接受徐安庆的投靠了,麻烦不麻烦的先不说,对她们有很大的好处那是绝对的,至少他们以后在内务府有人了,日后行事呢,肯定也更方便。

    就比如说眼下,西配殿这边自从杏雨离开之后,缺了一个宫女,那就可以通过徐安庆,调过来一个老实稳重,背景看上去很清白的小宫女。

    这要是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分来什么样的,你就只能接受什么样的,要是个滑头不忠心,你也只能受着了。

    对于这样的小事,安嫔这边自然是不会拦着,毕竟因为溶月得宠,启祥宫这边可是受了莫大的好处,对于调派一个小宫女的事,她还懒得操心呢。

    至于之前在溶月身边的杏雨,早就跑了门路,去钟粹宫瑞常在身边伺候了。

    说到这个瑞常在,就是之前在太皇太后干涉此事之后,获得了一次侍寝机会的既得利益者,杏雨走门路去她那里,也是因为瑞常在现在有宠的原因。

    只是杏雨的运气不大好,她前脚刚走没两天,后脚康熙冬至的那一晚就来了西配殿。

    对此,杏雨懊恼了许久,还托人递话过来,想继续回来西配殿伺候。

    毕竟她在这边呆过一段时间,康熙对溶月到底是什么态度,她看的最清楚了,瑞常在就算再有宠,也是没法跟溶月相比的。

    只是溶月并没有答应,她当初已经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了,想走可以,但是走了之后就不要再想着回来了。

    对于杏雨这种三心二意的宫人,她只要不是脑子不好使,就不可能再用她。

    再说了,真让他回来了,那她当初说的话,岂不是成了屁话。

    扯得有些远了,刚刚说到的是内务府有人好办事的事情,自从徐安庆投靠了西配殿这边,果然有些事情就方便了许多,至少再要个什么东西,不会再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了。

    第122章

    初四这一日,溶月从安嫔处请安回来,刚用过早膳没一会儿,王平就进来禀报说,定常在那边好像发动了。

    她赶紧换了一身藕合色旗装,赶去正殿。

    安嫔也已经接到了消息,收拾妥当,等人到齐后,带着她们急匆匆赶去储秀宫。

    定常在住在储秀宫前院的东配殿,她们到的时候,作为看护定常在这一胎的端嫔,已经没了平日的稳重端庄,急出了一脑子门的汗。

    能不急吗,眼看着多年夙愿,就要在今日一见分晓,得偿所愿,再加上这八个多月的看护和煎熬,端嫔能坐得住才怪呢。

    不仅如此,此时已经顾不上形象的端嫔,还双手合十在院里拜起了满天神佛,祈求上天看在她心诚的份上,赐给她一个小阿哥。

    溶月倒是有点了解历史,知道定常在这一胎,肯定就是历史上的十二阿哥。

    只是她也好像隐隐记得,史书上说十二阿哥是在太皇太后身边的苏麻喇姑教养下长大的,就是不知道定常在生下十二阿哥之后,康熙会不会如了端嫔的心愿,放在她膝下抚养了。

    或者说,一开始十二阿哥确实是放在端嫔膝下抚养的,只是后来宫里发生了什么变故,康熙又将十二阿哥给苏麻喇姑养育了。

    毕竟后宫瞬息万变,发生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比起当初贵妃生十一格格的艰难,定常在这一胎生的很是顺利,早晨巳时发动,然后只用了一个时辰,新鲜出炉的十二阿哥就迫不及待跑出来了。

    听着十二阿哥那有力的啼哭声,溶月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一身月白色旗装的敏常在,表情微微带着几分激动。

    十二阿哥已经出来了,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十三阿哥还会远吗,说不定呀,现在敏常在的肚子里都已经有了。

    如此一想,她看向敏常在的眼神里,都带了几分火热,她可是极喜欢历史上这个十三爷的,那可是四爷的铁杆兄弟啊。

    但是她可能忘了,她这个蝴蝶的翅膀一挥,十三阿哥现在还不知被她挥到了哪个犄角旮旯呢。

    而敏常在也感受到了溶月看向自己的目光,便直接走了过来,同溶月围绕着听十二阿哥这响亮的哭声,就知道是个健康的皇子这一话题,开始了闲聊。

    溶月对敏常在的印象一向不错,又加上敏常在也是个读过书认过字的,两人自是相谈甚欢。

    敏常在还当场表示,等日后有空闲了,就到溶月住的西配殿喝茶。

    站在不远处的德妃,自然是将两人关系不错的这一幕看在了眼里,只见她眸色微动,笑着对跟在身边的兰心意味深长道:“没想到徐贵人和咱们宫里的敏常在,倒是很聊的来。”

    兰心不知德妃这话什么意思,是指徐贵人的手伸的太长,还是敏常在心思多,竟然背着主位娘娘跟其他宫里的妃嫔交好。

    而此时,端嫔见定常在真生了一个小阿哥,激动的差点喜极而泣,欢喜的不知怎么好了,从接生嬷嬷手里接过襁褓的双手,都微微带着几分颤意。

    只是她是高兴了,膝下没有一儿半女的另外三嫔,心里却不是滋味了。

    本来她们四嫔膝下谁都没有阿哥,谁都不用瞧不起谁。

    可现在端嫔宫里的定常在生了十二阿哥,这种平衡局面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所以,三嫔看向端嫔的眼神中除了羡慕嫉妒之外,也多了一些其他意味不明东西。

    就连向来稳重的德妃,看到定常在生了一个小阿哥之后,眼神里都满是羡慕,心里更加坚定了这一胎一定要生个小阿哥的念头。

    毕竟她现在位列四妃,膝下要是没有个阿哥的话,妃位肯定是坐不稳当的,六阿哥现在刚去没多久,还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久了,这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了。

    乾清宫的康熙,接到定常在生了小阿哥之后,心情高兴那是自不必说。

    再听到给十二阿哥检查过身体状况的太医过来禀报,说十二阿哥身体康熙,没什么大问题之后,更是当场就下了晋升定常在为定贵人的旨意,并按例赐了许多赏赐下来。

    不过,定常在虽然升了一级,成了定贵人,但按照宫里的规矩,还是没有资格抚育皇子。

    如此一来,康熙又下了一道口谕,让一直照看定常在这一胎的端嫔抚养十二阿哥,也算是对端嫔的一种奖励和肯定。

    毕竟要不是她全力护着定常在,在这充满着危险的后宫,定常在还真不一定能撑到最后。

    *

    定常在生完十二阿哥之后,宫里就迎来了腊八节。

    清宫对腊八节还是比较重视的,从腊月初一就已经开始准备做腊八粥的食材,然后康熙还要派下监粥太监亲自监视着熬粥。

    而且这一锅粥呢,还不能立即喝,先要供到佛前,等熬好了第二锅粥,才能轮到皇帝和宫里了,之后的几锅粥,才是王公大臣、文武大臣还有施粥。

    溶月这边的西配殿也分到了几份,她还跟着喝了一碗,至于味道嘛,用她的话说,也就那味吧。

    反正她现在这个被养刁的嘴,没尝出来这腊八粥有多好吃。

    等过完了腊八节,宫里的年味开始渐渐浓了起来,但也迎来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雪。

    之前的时候,虽然也下过两场小雪,但都不大,这一场雪却不一样。

    先是从初九晚上的小雪花,到下半夜,就变成了鹅毛大雪,而且到了第二天之后,也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直到又过了一日,这一场大雪才彻底停下,而此时,整个紫禁城早已经变成了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下完雪之后,溶月终于按奈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打算出去赏雪景,然后顺带着玩雪。

    当然了,想在启祥宫里玩雪是不可能了。

    毕竟这边一停雪,那边勤快的宫人就已经开始合力扫雪了,不管是想玩雪,还是想赏雪景都不要想了。

    但是御花园那边,倒是可以肖想一下的。

    所以,心动不如行动,溶月立马开始为出门做准备,由于出去的时间比较长,保暖自然为第一要务。

    总不能因为出门看个雪,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再把自己冻生病了,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只是出门前,她忽然灵光一闪,就让王平跑了乾清宫一趟传话,说她要去御花园踏雪寻梅,问康熙同不同去,之后,这才带着念雪和之桃出门。

    而在乾清宫里接到她这个传话的康熙,却有点哭笑不得。

    你说你都要出门了,才派奴才过来传话,这是想让他去呢,还是不想让他去呢。

    就不怕自己花都赏完了,他人都还没到吗。

    虽说心里是这样想的,但他还是一边摇头失笑,一边让梁九功给他着装,准备出门赴约。

    说让这是他家猫儿第一次主动约他呢,就算天下下刀子,他也是要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