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在线阅读 -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 第228节

清穿之康熙家的小宠妃 第228节

    因此,她们心里越发不待见徐贵人。

    恨不得立马就将人除去才好。

    但是呢,心里却只能一遍一遍的告诫自己,不能心急,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别到时候事情没做成,先把自己搭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

    眼见康熙对徐贵人和她肚子的龙胎越发重视,正殿安嫔心焦的同时,是越来越坐不住了。

    她只觉得自己想要抱养徐贵人所生皇嗣的心愿,希望越来越来渺茫了。

    但是呢,她又不甘心。

    夜里,安嫔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

    所以她思虑再三,在第二日用过早膳之后,就带着大宫女新兰早早出了门,直奔慈宁宫而来。

    她昨晚想了一夜,打算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到太皇太后跟前侍疾,然后等打好了关系,再好好的跟她老人家说一说。

    最后要是能成功最好,要是成功不了,她就再另外想办法。

    反正徐贵人肚子里的龙胎现在只有两个月,离生下还有一段时间,她也不用太着急。

    到了慈宁宫,安嫔最先见到的是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在知道安嫔过来,是想给身体有恙的太皇太后侍疾之后,起先是有些诧异的。

    因为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康熙,都并没有让后宫妃嫔前来慈宁宫侍疾的意思,但她还是帮安嫔通传了一声。

    好在太皇太后最后接见了安嫔,不仅如此,还同意了她前来侍疾的请求。

    毕竟妃嫔过来侍疾,只是想表达一番孝心,再加上安嫔家族和皇家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这点脸面,太皇太后还是会给安嫔的。

    因此,安嫔这一日便一直留在了慈宁宫。

    当然,安嫔也是个聪明的,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出现在太皇太后身旁,什么时候该退下,倒是让苏麻喇姑高看了她两眼。

    ……

    安嫔前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侍疾的消息,几位高位妃嫔是最先接到消息的。

    只是接到消息之后,她们却只想骂一顿安嫔。

    觉得她真是奸猾,也不跟她们商量一声,自己就不声不响的跑去慈宁宫侍疾,倒显得她们不孝顺了。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埋怨的时候,安嫔已经去了,她们也要赶紧行动起来才行,这种事情是不能屈居人后的。

    宜妃更是精神一震。

    她最近虽然想出了能见到康熙的法子,但这法子到底是不太好,现在安嫔前去慈宁宫侍疾的事情,倒是让她眼前一亮。

    最近太皇太后身体有恙,去慈宁宫去得最勤的自然非康熙莫属,她要是也去慈宁宫侍疾的话,是不是就能见到康熙的人了。

    如此一想,宜妃顿时激动不已,然后在身边宫人的服侍下,画好精致的妆容,穿上刚新做的缠枝纹桃红色旗装,一脸激动期待的直奔慈宁宫。

    其他几个高位妃嫔亦不是傻子,在接到消息之后,便立马收拾一番紧随其后的到了。

    一时间,慈宁宫偏殿倒是热闹的紧。

    苏麻喇姑看着闻风赶来的几位高位妃嫔,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她早该想到最后会是如此这般情景的。

    安嫔见此,心头更是一阵火起,只是来的这些妃嫔个个位份比她高,她也只能生闷气罢了。

    第230章

    翌日,在溶月还未起身时,范嬷嬷和半夏就已经来了西配殿当差。

    但由于各方面不了解,两人便先跟在念雪和之桃身边熟悉情况。

    念雪和之桃也不藏私,见主子没起身,也为了让两人尽快融入西配殿,对她们自己所做的事情尽快上手,就将溶月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忌讳,一一说与两人知道。

    比如主子不喜欢有人在没有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动她书房里的东西,比如喜欢和皇上单独相处,不喜太多宫人在旁边服侍,等等。

    范嬷嬷和半夏一边用心记着有关于徐贵人的注意事项,一边心里跟着松了一口气。

    她们虽然是皇上送来的,但在来之前,梁九功就已经明里暗里敲打过她们,说徐贵人不是一般的小贵人,她们只是皇上送来伺候徐贵人的,要是敢仗着皇上赐下来的身份摆谱,或者想挟制徐贵人,让人受了不该受委屈,到时候就算他不发落她们,皇上也不会轻饶了她们。

    所以,来之前,范嬷嬷和半夏还很担心徐贵人身边的大宫女,会因为害怕她们争夺地位,在背后给她们下绊子,使阴招。

    最后再到徐贵人跟前告状,一旦徐贵人对她们有了坏印象,想要赶走她们,可太容易了。

    没想到,事情最后跟她们想的却是恰好相反。

    徐贵人身边的大宫女不仅没有为难她们,还很细心的带着她们熟悉这边情况。

    让范嬷嬷和半夏顿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但心里到底是放下了戒心,觉得能遇见如此明事理之人,也是她们的运气。

    溶月睡到日上三竿起身之后,便见到了范嬷嬷和半夏。

    虽然她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两人在跟前伺候,但也只能让自己尽快适应这种生活。

    在用早膳的时候,她也从王平口中知晓了主位安嫔昨日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侍疾的事情。

    只觉得安嫔有几分本事,这种表现的大好机会,竟然让她一个嫔位拔了头筹,真是不简单呐。

    ……

    再说慈宁宫这边,因为几位高位妃嫔争抢着过来侍疾,太皇太后也不好厚此薄彼。

    只能先让苏麻喇姑传下口谕,让几位高位妃嫔先回去,然后安排好侍疾的日子之后,再去通知她们。

    这件事情最后才算事了。

    只是如此一来,高位妃嫔前去慈宁宫侍疾,其他低位妃嫔也就不好什么都不做,只能想想其他办法,来表一表孝心。

    就连溶月这个正在保胎的,亦不好闲着看热闹,总要做一做样子,让人说不出嘴来。

    所以,她现在的生活,就是每日喝着苦苦的汤药保胎,还要在空闲的时候抄写佛经,为太皇太后祈福。

    不过,为着身体着想,她到底没敢太拼,每日抄写佛经的时间很其有限,大多时候还是什么都不干,躺在榻上歇息。

    要不是这个时代极重孝悌,她现在又处在风口浪尖上,她连这点佛经都不想抄写,好好歇着难道不舒服吗。

    只是身不由己,到底不能由着性子来。

    如此这般的又过了三四日,皇贵妃因为身体羸弱,没有亲自给太皇太后侍疾之外,其他几位高位妃嫔正好每人轮到了一次。

    宜妃呢,也运气极好的见到了康熙的面,跟着搭上了话,只是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康熙最后到底没有宣召她侍寝。

    这让宜妃沮丧不已。

    她只能在心里给自己暗暗打气,只要见到人就好,现在徐贵人有孕不能侍寝,而后宫特别出众的妃嫔就那么廖廖几个,康熙总会想起她来的。

    话说,抱着这种想法的自然不止宜妃一个,贵妃小钮钴禄氏亦在其中。

    现在给太皇太后侍疾几位高位妃嫔中,就属她最年轻,比宜妃和德妃两都还要小一岁呢,但自从徐贵人得宠,她也因为生十一格格伤了身子之后,侍寝次数就屈指可数了。

    现在有了机会,贵妃当然也心存期望,对侍疾之事,那是相当重视和积极,很想在康熙面前留个好印象。

    不过,如此近距离跟太皇太后接触的大好机会,有几位早就对徐贵人之事看不过眼的妃嫔,在暗中暗戳戳的瞅准时机,搞起了事情。

    之后,她们便将康熙最近为徐贵人所做的一切,在侍疾的时候,故意当作闲话家常一般说与了太皇太后知道。

    听后,太皇太后一愣,没想到徐贵人有孕之后,竟然还发生了这样多的事情,这些可都是她之前所不知道的。

    不过,知道此事后,她除了理解苏麻喇姑为何会瞒着她之外,更多的则是诧异康熙为徐贵人所做的一切。

    她原本以为徐贵人怀上龙胎之后,康熙便对那边少一些关注。

    没想到,她还是太想当然,也错估了徐贵人在康熙心里的地位。

    现在看来,他对徐贵人的关心不仅没有丝毫减少,还在朝着变本加厉方向发展。

    对此,太皇太后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不舒服的。

    再加上她从这些高位妃嫔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怨念,让她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一直平静的后宫肯定要出事。

    所以,在康熙清晨又过来给她请安的时候,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和颜悦色地开口道:“皇祖母知道你喜欢徐贵人,但是到底不能恩宠太过,让人说了嘴,你这不是护着她,而是在害她,明白吗。”

    原本还想着给溶月晋升位份的康熙,在听到太皇太后的话之后,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几位高位妃嫔趁着侍疾之机,在太皇太后跟前嚼舌根了。

    康熙心里顿时有几分不悦起来。

    但是呢,面上却又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在太皇太后面前,明目张胆的开口维护徐贵人。

    “是孙儿的错,没有考虑周全就行事,只想着徐贵人身子不好,辛辛苦苦怀上龙胎,却差点滑胎,心里担心之余,做事情难免急躁了些。”

    “其实,孙儿也没有其他想法,最近两年后宫一直无子嗣诞下,便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护着徐贵人生下这一胎,此事是孙儿考思虑不周,失了分寸,让皇祖母在病中还要跟着一起操心,倒是孙儿不孝了。”

    康熙一开口便先将此错揽到了自己身上。

    再加上太皇太后现在还在病中,他肯定是不能跟她唱反调,惹老人家生气的,也只能先顺着再说。

    听到这些话,太皇太后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康熙这都是为了维护徐贵人,才会如此说的。

    只是康熙认错态度太过良好,她一时还真挑不出出什么错来。

    只能叹了口气道:“皇帝知道错了就好,后宫之事虽然不比朝堂大事,但也牵扯甚广,你日后做事之前,定要思虑周全了再做。”

    康熙虽然对这话不是很认同,毕竟他真的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是对一个小贵人好了一些而已,实在牵扯不上朝堂大事。

    但是作为孝顺听话的好孙子,他还是点着头一副很认同道:“皇祖母教训的是,孙儿记下了。”

    太皇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像是认可了康熙的说辞,只是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如此,这场微妙的祖孙谈话,就在二人有意的退让和演戏下,结束了话题。

    ……

    从慈宁宫一出来,刚刚面对太皇太后还算温和的康熙,浑身气势陡然一变,一股冷厉气息扑面而来。

    见此,梁九功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康熙这是因为太皇太后的话,心里不愉了。

    “万岁爷。”他轻轻唤了一声。

    康熙回过神来,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才朗声吩咐道:“回乾清宫!”

    “嗻!”梁九功应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