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在线阅读 -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第36节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第36节

    鱼头这次不做汤了,反正刘彦不在,她就做个剁椒鱼头。那个好吃又下饭,她都多久没吃过了,这次得好好尝尝。

    果然,鱼全身都是宝,没有一处浪费的,全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待晚饭做好,刘家上上下下都萦绕着诱人的香味的时候,刘老汉和刘三郎都回来了。

    看两人面上神色都还不错,看来今天都挺顺利的。

    刘老汉存了一肚子的话,一进门就准备要说的,谁知道被那浓郁的香味一冲,就啥也忘记了。

    脑子里面只剩下,老四媳妇今天又做啥好吃的了,这可真是要了老命。他觉得都还没吃,就光闻这个味道,身子抖软了。这可真是,吃老四媳妇一顿饭,神仙来了都不换。

    不止刘老汉如此,其他人也是,都没聊天说话的欲望,都是快速的洗好手,等着开饭呢。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有什么事情,等吃完饭了,再慢慢说,来得及。

    但饭菜的话,怕是晚一点就被抢过了。

    又是一顿味觉盛宴,刘家人一个个满足的不行。只觉得现在这个日子,真是神仙来了都不换。这样的日子,才有滋有味呀。

    众人吃完饭,收拾完碗筷,就在堂屋里坐着。

    李氏端了茶水上来,给每个人倒了茶。

    刘老汉喝了一口茶,这才说起了今天去码头的情况来。

    “上次去,因为只是我一个人,就觉得那里很热闹。今儿个去的人多,还有牛车,才知道那里当真是规矩,处处都有衙役在那里指挥呢。”

    “今儿个还遇到了你们舅舅,在那里卖枇杷呢,生意也是好。一个上午就给卖完了。卖完了,我说就我们这边吃点东西。反正自家就是卖吃食的,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但你们舅舅就是客气,拒绝了,非得赶回家去吃饭。”

    那郑家的枇杷是不愁了,不然想起那日,郑家一家人无助凄凉的站在院落里面,林悠悠还是挺不落忍的。

    “果然把茶寮卖掉是对的,茶寮哪里有码头那里生意好。那里人是真多,来来往往的,生意也好做。我们在那里卖吃食,最好卖的还是韭菜盒子,然后是花卷,馒头比较一般,码头那里也还有其他家卖馒头的,所以没那么好卖一些。”

    “最后,算下来,一日能赚两百多文,这一个月下来就是七八两银子。”

    这可跟原来不一样,原来身上还背着债,赚的钱就想着要早日将债给还了。如今就不一样了,赚了钱,就能够攒下来了。一个月当真有六七两的话,一年得有多少银子。

    刘家人都有些算不过来了,反正很多很多就是了。

    接着就是刘三郎了,他今天出去收货,也是收获不菲。

    “这个买卖真可以做。那些山货干货,什么红豆黄豆花生的,去乡下收的,和去镇子上买的,真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难怪,镇子上那些粮油铺子,杂货铺都那般赚钱。这可真是赚钱,没去过,当真是不会知道。”

    “以后自家的东西就从我这里拿,剩下的我再去镇子卖。”

    刘三郎本来就不爱干田地里的活,他嘴巴厉害,如今这活特别适合他。借个牛车,就到处去,到处收东西,然后倒卖出去,就能赚上差价。等到以后赚了钱,他就自己买个牛车,再稳定下来,就也在镇子上租个铺子。想想,都觉得很有干劲。

    他家里可是三个儿子啊,得为儿子好好干了。

    刘老汉听了,越发高兴了,当即就数了三十个铜板给林悠悠。

    “老四媳妇,这个你拿去,明日买点好吃的,让大家都补补。”

    林悠悠接过,然后目光扫了刘家众人一圈。她还记得她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面黄肌瘦的。而如今,一个个脸上都有肉了,尤其是几个小的,都有些白白胖胖的影子了。

    她感觉,自己是不是带坏了这群淳朴的古人了。以前他们都是喝稀糊糊,干饼子的,都不讲究吃饱,只要能吃半饱就好。现在,却已经知道开心就要吃好吃的了。而且,还越来越大方了。

    不过,这也未必不是好事。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样的日子,才有意思,才是鲜活的。

    林悠悠接过刘老汉给的铜板,就开始计划着了。明日去镇子上,买些肥肉来熬油。到时候做个猪油拌饭,那叫一个香。油渣也好吃,到时候拿来炒菜,也好吃的。然后,她再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关于地理风土人情的书。

    她需要了解一下这个世界,这样对于未来才不会迷茫。

    ……

    次日,林悠悠去了镇子上,先去肉摊那里,买了肥肉,大骨头,五花肉。因为还要去书店,就将东西先寄放在肉摊那里。林悠悠经常来买肉,而且每次买的也不少,因此和肉摊老板都熟了。所以说东西先放这里,也很是放心的。

    这般,林悠悠找了问了路,然后找到了书肆。

    这书肆就开在镇子上唯一的书院旁边,林悠悠下意识的看了看旁边的书院。

    其实说是书院,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宅子改造的,上面挂了一个牌匾,写着青松书院。院子里面种了好几颗松鼠,此刻也是郁郁葱葱的。今日,书院很是冷清,门也关着。

    有人路过,见林悠悠看着,就解释道:“书院的夫子昨日就带着学生去了县城了,明日就是县试的日子吗,夫子带着他们去考试了。所以书院关门几日呢,这可是大事,不知道这次镇上能有几个人考中呢。去年的县试,我们镇子上一个都没考中,当时那陈夫子都气病了。哎,希望今年能好。”

    那人说完,也就走了。

    而林悠悠则是默默在心中补充,今年肯定不一样了,有刘彦在,自然是出类拔萃,拔得头筹的。

    怕是,很快,这书院外就要张贴红榜了。

    不过,这些和她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刘彦好不好,对她影响不大。当然,刘彦人还不错,若是过得好,她也是开心的。

    林悠悠进了书肆,书肆里面没有客人,只有一个伙计在柜台前面打瞌睡呢。

    林悠悠也没打扰,就自己再书肆里面先看着。

    这个书肆很小,只摆了三排书柜,上面放的书都是启蒙的,或者是和考试有关的。反正,林悠悠没有看到有杂书。

    像是诗歌集,话本,地理类的都没有。

    林悠悠不免有些失望,看来还是要去县城买才行。

    下次看下找个机会,和刘彦一起去县城走走看。一来,看下有没有合适的书买。二来,也看看县城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26 15:52:50~2021-03-28 17:17: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甜甜圈转圈圈.小小花 2瓶;冰淇淋(*≧▽≦.)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8章

    又过了一日, 林悠悠定做的烧饼炉子就做好了。

    做的基本和林悠悠预期的一样,只有一些细节处略微不同。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 林悠悠与李铁匠沟通了一番, 又花费了一个时辰, 终于是完成了。

    这铁炉子还有点沉, 林悠悠要是直接就这般提回家,怕是得力竭而晕倒在路上。

    “这炉子挺重的, 你先回去, 待会我让我家小子给你送家里去。”

    “那就太感谢你们了。”

    林悠悠顿时笑着谢过, 然后就出了铁匠铺。

    不自觉的, 她又走到了青松书院门口。今日书院的门依旧关着, 冷冷清清的样子。

    今日就是县试的日子了, 不知道刘彦怎么样了。是也有点紧张, 还是胸有成竹。林悠悠站在那里想了一会,然后忙摇了摇脑袋, 自己真是奇怪了, 替他想那么多做什么。

    人家未来可是权倾朝野的阁老大人, 心里素质必然是过硬的, 否则怎么能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乡野小子, 最后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

    她真是杞人忧天,有这时间, 还是想想自己吧。

    林悠悠先是在街上逛了一两圈,然后就回了刘家。

    到家的时候,铁匠铺已经将她定做的炉子拿了过来。此时,三房家的三个儿子正围着看呢。

    “这个是什么东西?”

    “是洗脚的桶?”

    “不对,应该是车轮子。”

    “才不是, 应该是拿来练铁头功的。”

    林悠悠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三小只在讨论那个铁炉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童言稚语,听得林悠悠忍不住露出了放松的笑容来。

    她走过去,挨个的摸了摸三小只的脑袋,解释道:“这个是炉子,是用来做饼的。婶婶这就开始做,到时候请你们帮婶婶尝尝,看好不好吃,好不好?”

    “好!”

    三小只顿时声音洪亮,整齐划一的回答。

    林悠悠这就洗了手,然后将铁炉子搬到了厨房里去。这就开始准备做烧饼了。

    先要揉面发面,林悠悠将揉好的面团放在灶台上,这里温度高,更容易发酵。做烧饼还得晚一些时候了,有时间就先做个午饭吧。

    反正都揉面了,中午就吃面吧。

    这次,林悠悠打算做个拉面,这个筋道好吃。

    做了拉面,然后凉拌下,再加点黄瓜丝,更有风味。

    午饭虽然简单,就一个拉面,一个丝瓜蛋汤。但味道好,大家吃得都很舒服,很满足。

    吃过午饭,林悠悠先去午睡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做烧饼了。

    昨天的油渣还有剩下一些,再加上酸菜,嫩嫩的葱花做馅料,然后将其压平,再用筷子压几个洞,最后放到定做的炉子里面烤。

    第一炉烧饼出炉的时候,林悠悠旁边已经围了好几个人了,大人小孩都有。

    好在一炉烧饼挺多的,一炉能有二十几个烧饼,每人分一个还能剩下好些呢。

    一人拿了一个去吃,林悠悠也拿了一个,和记忆之中的烧饼差不多。焦脆的外皮,筋道的口感,里面的馅也很香。这和如今市面上卖的烧饼不一样,市面上的烧饼是用煎的。

    这次的烧饼自然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而林悠悠也对此烧饼感到很是满意。

    等到傍晚,刘老汉回来,也吃了烧饼的时候,双眼之间顿时大放异彩。他双眼发亮,满脸期待的看向林悠悠,“老四媳妇,你这烧饼…”

    尝到这烧饼的好味道,刘老汉还是动了心思的,如今码头的生意很是好做,这烧饼的味道他也尝了,又是这般的好。拿到码头上去,肯定也是好卖的。

    而且他还发现了这烧饼和其他吃食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这个就算有点凉,口味依旧很好。

    那么这个到时候就算没有当场吃,而是将其打包带走,路上吃也是极好的。所以刘老汉很自然是想问林悠悠这个烧饼能否拿去码头上卖。

    但是他很快想到了这个烧饼的手艺,怕也是在梦中由亲家母教的。只要想到此处,刘老汉就觉得有些难以开口了。

    林悠悠主动开口道:“爹,明日我跟你们一起去码头上,也将这烧饼加入我们的吃食买卖吧。到时候。让大嫂二嫂也跟着学一下。”

    刘老汉听到林悠悠这番话,心下大为震动。这个方子,林悠悠大可不必拿出来。但她就是拿了出来,帮助刘家赚钱。刘家这次能够从那些麻烦和困境中脱身出来,还渐渐有了红火之像,全都是因为林悠悠的帮助。

    刘老汉心中暗暗想着,这个儿媳妇当真是有情有义。以后若是老四敢做对不起这个儿媳妇的事,他就帮着打断老四的腿。

    如今刘家分工合作,倒是井井有条。目前基本规划是三房夫妻两个负责收货卖货。大房夫妻顾着码头,二房顾着家里和地头。而刘老汉和郑氏老夫妻两个,则是负责安排检查伙计了。

    这倒不是刘老汉偏心,让二房负责家里和地头。实在是因为老二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让他去码头或者是去收货,他都不成,每次都畏畏缩缩,话都不敢说,性子木讷,已经改不过来了。而且刘二郎自己也找了刘老汉,说他宁愿在家里种地。他种地厉害,力气也大,他就负责家里的田地。

    既这般,刘老汉也就不再勉强他了,让他负责家里的田地了。而李氏,也就跟着在家里操持家务了。

    目前,这样的安排还是可以的,大家都还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