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林珩在线阅读 - 林珩 第178节

林珩 第178节

    几名厨捧着香料走近,认真查看过火候,将香料投入鼎内。

    火焰熊熊燃烧,鼎身灼热,鼎内再次沸腾。大块的肉不停翻滚,香气瞬间爆裂,弥漫在空气中,引得人食指大动。

    “何种香料?”

    “莫非是晋国独有?”

    纪国国君抽了抽鼻子,试图分辨香料的种类,可惜一无所获。巩国国君反映类似,盯着烹煮鹿肉的鼎,双眼一眨不眨,貌似急不可耐。

    两人志趣相投,不好酒色专好美食,是不折不扣的老饕。

    两国边境相邻,又分别同许国接壤,彼此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许伯祖上与羌人联姻,国内羌、狄、戎混居,常有小股胡人越过边境侵扰邻国。其来去如风,抢到粮食就跑,很难人赃并获。

    纪国和巩国恨得牙痒痒,几次派人找上许伯。后者嘴上答应会严查,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实在推脱不过就装模作样抓几个人,为非作歹的盗匪从未伤筋动骨。

    许国掌控马市,两国还要从许国市马,不能真正撕破脸,唯有忍气吞声。长此以往,许国的杂胡愈发狂妄,纪国和巩国苦不堪言,却是无计可施。

    好在晋侯横空出世,许伯狂妄不了多久。

    等待炖肉上桌的间隙,纪国国君端着酒盏凑近巩国国君,低声商量一番,后者连连点头。

    “甚好。”

    两人想到就做,同时起身向林珩敬酒。

    “君侯武威,贼徒不敢作乱,西境必将安稳!”

    两人诚心诚意,感激发自内心。

    林珩对他们印象不深,认真回忆两国疆域,视线扫过闷闷不乐的许伯,不禁莞尔一笑,举盏回敬:“饮胜。”

    三人举杯共饮,温热的酒水滑入喉咙,胃中腾起暖意。

    继两人之后,在场国君陆续起身,纷纷举酒敬晋君。

    林珩酒量不浅,架不住人数太多,实在应接不暇。唯有向下压了压手,起身邀众人共饮。

    “诸君饮胜。”

    “敬君侯!”

    见林珩不胜酒力,众人也不好强求,仰头饮尽盏中酒,接连在席间落座。

    鼎中的肉已经烹熟,香味比先时更胜一筹。

    侍人用长柄铜勺舀出炖肉,仔细盛入盘内,逐次送到诸侯席上,其后才是各国氏族。

    炖肉摆在面前,不断冒着热气。

    林珩拿起匕首,将拳头大的肉从中切开,当场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半分盘,由侍人送到田齐面前。

    “共食。”

    看见这一幕,诸侯无不歆羡。

    顶着众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眼光,田齐大口吃下炖肉,随后起身道:“谢君侯!”

    酒过三巡,炖肉的鼎被移走,十余名舞人走入席间。

    晋人好战,晋舞多豪迈,曲调激昂。

    大营内的舞人都是男子,此时袒露上身,露出强健的脊背和有力的双臂,腰间勒一条宽带,手中握紧短矛,足下踏出鼓点,举手投足尽显粗犷奔放。

    “吼!”

    舞人挥动短矛,围绕篝火腾挪跳跃,口中发出吼声,堪比虎啸山林。

    火光舔舐强壮的脊背,汗珠滑过结实的肌肉,泛起晶莹光泽,仿佛涂抹了油脂。

    分明是庆贺的舞蹈,却有肃杀之气迎面袭来。

    习惯了国内的靡靡之音,乍一看晋舞,亲眼目睹晋人的强悍,个别国君和氏族面露惊容,酒盏险些脱手,几乎就要当场失态。

    鼓点骤然密集,舞人的动作愈发强健有力。手中短矛高高举起,互相击刺,如同战场搏杀。

    舞人化身甲士,气势雄浑,吼声震天。

    火光变色,晕染开一片刀光剑影,恍如置身尸山血海。

    嗡!

    控弦声突起,夹杂在乐声中,非耳力过人实难分辨。

    舞人平放短矛,舞蹈即将结束,数道银光突然闪烁,半数袭向公子齐,余下飞向上首,赫然是冲林珩而去。

    “君上小心!”

    “刺客!”

    刺杀突如其来,田齐来不及闪躲,被斗圩和斗墙护在身后,惊险避开致命一击。

    飞向林珩的箭矢尽被拦截。

    黑甲从席间扑出,擎起盾牌包围林珩。只听数声钝响,利矢撞上盾牌,接连掉落在地,尽数当场弯折。

    刺客偷袭不成,一起拔刀冲入席间,开始乱砍乱杀。

    氏族来不及拔剑,情急之下举起矮桌抵挡。国君们趁机拔出佩剑,合力围杀刺客。除个别人外,大多表现悍勇,未见半分怯意。

    刺客不到十人,在围杀中接连倒地,非死即伤。

    最后两人负隅顽抗,临死还要拉人垫背。手刚刚探出,就被飞来的短矛贯穿胸膛,踉跄半步倒在地上。

    战斗结束后,宴会场一片狼藉。

    林珩面色阴沉,越过黑甲行至下首,看向倒在血泊中的刺客,冷冷道出一个字:“查。”

    晋侯大营守卫森严,甲士日夜巡逻,堪比铜墙铁壁。今日举办宴会,营内人员庞杂,彼此间多不熟悉,宵小才能趁虚而入。

    随着林珩一声令下,军仆推出拒马,大营门从内关闭,甲士在门前把守。

    营内众人奉命集结,随扈被逐一清查,不放过任何可疑。

    “诸位见谅。”林珩嘴上客气,态度森然,没有任何通融余地。

    此举固然蛮横,在场众人无一反对,连许伯都未出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鸦雀无声,静得骇人。

    突然,篝火中发出爆音,柴堆被烧塌,烈焰飞卷,火星四溅。

    “找到了!”

    人群外,负责搜查的甲士找到线索,发现宋伯随扈少去九人,正合刺客数量。查验几人容貌和衣履,核对特征,证实所料不错,九人确实出自宋伯随扈,跟随宋伯一同过营。

    看到马桂呈上的证据,林珩抬起头,在人群中锁定宋伯:“君伯有何解释?”

    突然间大祸临头,宋伯惊得魂飞胆丧,眼前一阵发黑。

    西境诸侯站在林珩两侧,目光齐刷刷看过来,锋利尖锐如有实质。

    强大的压力下,宋伯近乎要昏厥,却知万不能昏倒。他只能狠掐大腿,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今日之事处理不好,宋国恐将亡,他也会背负上骂名。破坏会盟,刺杀晋君,哪一项都是大罪。

    可他的确冤枉,对刺客一无所知。

    刺杀,刺杀!

    电光火石间,一幕画面闪过脑海,宋伯抓住救命稻草,焦急道:“我绝无害君侯之心,天地可鉴,鬼神共证!前公子齐过宋险丧命,我常怀愧疚,相关人等尽下狱,怎会再行反复之举。此九人行刺君侯,欲杀公子齐,目的昭然,定为信平君所派!”

    话音刚落,议论声顿起。

    宋伯所言看似为己开脱,却也能经得起推敲。

    可惜他没有证据,一切口说无凭。为掩盖真实目的袭杀两人,再将罪名推给信平君,同样也能说得通。

    “君侯明鉴,我实是被栽赃,百口莫辩啊!”宋伯变颜变色,当场痛哭失声,半点不似作戏。

    议论声戛然而止。

    众人看着宋伯,神情各异。不信也好,同情也罢,无人开口帮忙求情,也未见落井下石,只待林珩决断。

    宋伯哭得伤心,一时间悲愤交加。恨意犹如烈火,熊熊燃烧,瞬息燎原。

    他忧心宋国,恐慌自身,对刺杀的幕后主使恨之入骨,恨不能饮其血啖其肉!

    林珩许久不作声,专心审视宋伯的神情变化,不放过端倪。

    在宋伯濒临绝望,以为终将难逃一死时,林珩的声音终于响起:“君伯所言有理。不过口说无凭,君伯应该明白。”

    “我知,我知。”峰回路转,宋伯立刻打起精神,语速飞快,“信平君怙恶不悛,恶积祸盈,我与之不共戴天!出兵蜀地,宋请为先锋!”

    宋伯慷慨激昂,当中表达决心。

    见林珩不言不语,他狠狠一咬牙,继续道:“我年迈,时有昏聩。世子才具有限,唯公子有能堪重任。出兵之时,擢公子有为军将,持虎符,领相印。”

    此言出口,周围顿起吸气声。

    宋伯无暇关注,注意力集中在林珩身上,仿佛在等待宣判。

    良久,林珩终于开口:“善。”

    仅仅一个字,仿若仙音。

    在生死间走过一遭,宋伯如蒙大赦,苍白的脸庞终于有了血色。

    刺杀一事暂时了结,主谋盖棺定论。

    宴会无法继续,好在会盟顺利完成,众人陆续告辞归营,准备明日启程,随晋侯前往北荒之地。

    长沂君和曹伯情况特殊,暂时留在晋侯大营。

    目送众人离去,长沂君看向对面的曹伯,低声道:“大兄,刺客真是信平君所派?”

    “晋君认为他是,他便是。”曹伯摩挲着拇指上的玉环,话中意味深长。

    短暂思量,长沂君恍然大悟,看向黑暗中的大帐,不觉心潮翻涌。

    “回去休息。”曹伯按住长沂君的肩膀,用力拍了拍。

    长沂君回过神来,压下翻腾的思绪,和兄长一同走回帐篷。

    两人离开后,一只信鸟飞过夜空,找到灯火通明的大帐,降低高度,径直飞入帐内。